登录 退出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汉调桄桄,古老的汉中之音
2023-08-10 15:34
来源: 汉中汉文化 访问量:
打印

01、汉调桄桄简介

汉调桄桄是陕西省汉中市的传统戏剧。

汉调桄桄,又称桄桄戏,是明代末年关中秦腔传入汉中地区与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结合而形成的汉族梆子声腔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陕西南部的汉中、安康一带,并曾流传到川北、陇东、鄂北等地。

2006年,汉调桄桄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

02、起源

汉调桄桄的起源,传说有三:

一种传说,元朝有个蒙古族亲王,因犯罪被朝廷谪贬到汉中,来了带了一班戏,演变成汉调桄桄。

还有一种传说则是,明朝万历皇帝有个宠妃,是洋县江坝人。皇帝为了让妃子的父母在家欢度晚年,赠送了一班戏,后来发展成汉调桄桄。

另一种传说认为,秦腔于明万历年间前传入汉中后,吸收了当地语音、明间音乐等,清乾隆年间,洋县一带本地班社在演出中,艺人们吸收了民间山歌、小调,丰富了唱腔曲调,使秦腔发生变化;加之汉中毗邻四川、湖北,长期与川剧、汉调二黄交流,使新兴的汉调桄桄,既保留了秦腔高亢激越的特点,又融入了川剧、汉调二黄柔和婉转之长,形成自己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风格。

03、剧目

汉调桄桄剧目丰富,传统剧目有七百多个,其中本戏五百六十多本,折子戏一百七十多出,其中《刘高磨刀》《镔铁剑》《夕阳山》《水灌晋阳》《红缨披》等百余种剧目为汉调桄桄所独有,《帝王珠》《无影剑》《呢喃阁》《草坡面理》等剧目在其他剧种中已经失传或残缺。

04、现状

近年来,汉调桄桄观众日渐减少,班社、剧团纷纷解体,艺人流散,传统剧目、曲牌、表演技艺已经或即将失传。目前仅有南郑县一个剧团还在维持演出,仍面临经费困难、人才青黄不接的窘境,难以长久坚持下去,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抢救和保护。

版权所有:汉中市经济合作局

主办单位:汉中市经济合作局

地址:汉中市汉台区民主街43号

咨询电话:0916-2628906   邮编:723000
服务传真:0916-2628909   汉中网安:61230001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003号

网站标识码:6107000015

陕ICP备14003207号-2
网站地图

汉中市经济合作局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经济合作局”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