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美丽的汉中市城北15公里处有一道绝佳靓丽的风景线,这就是褒谷口三绝:褒斜栈道(石门栈道)、石门、石门十三品。它地处汉台、留坝、勉县交界处,是栈道南段的起点,被称为褒谷口,它同眉县的斜谷一起,因此这条栈道也就被称为褒斜栈道。这条栈道全长235公里,是古代贯穿关中和巴蜀的主干道。
栈道介绍:褒斜栈道是古人凭借简单工具和原始技术,在山崖间凿石、架木,下撑立柱、上铺木板而建成的。栈道兴盛时,五里一阁,十里一亭,三十里一驿。后人苦于每遇洪水,常将其毁坏,便升高了路基。隋唐后,在褒谷口一段,新增七盘道,位于褒河西岸的半山腰。
历史故事
商周时期:殷商末年,周武王伐纣,蜀国及南夷诸国协从相助,即经褒斜二谷到秦川,沿渭水至黄河而会于孟津。西周末,《国语·晋语》载:“周幽王伐于褒,褒人以褒姒女焉”。周幽王发兵沿斜、褒二谷南进,灭褒国,褒国灭,褒人以女褒姒焉,此即“幽王烽火戏诸侯”中的褒姒。直至春秋末期,褒斜二谷尚无栈道,只有人类长期活动及兵马来往于道上,踩踏而成为秦岭南北相通的一条大山道。春秋末至战国初,七诸侯国群雄争霸,战争频繁。其中秦国渐渐强盛,便不断发动攻伐其它各国的战争,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南伐巴蜀,秦大军便沿斜褒二谷南下。其后秦国选择谷地平缓开阔之处修凿穿越秦岭便捷的褒斜二谷栈道,但规模较小,栈道即由板秦始修。
秦朝时期:秦昭襄王四十一年至五十二年,秦国宰相范睢发起大规模修筑褒斜栈道的工程。当时火药还未问世,修凿栈道甚为艰难,上为绝壁,下为激流,破崖碎石为火烧水激法。国力日渐强大的秦国为了扫平六雄,一统天下,加强与蜀汉以及南夷诸国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往来,倾全力大修褒斜栈道,经十余年不遗余力地修筑,完工时已是“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了。其中五百里褒斜栈道上亭阁相连,驿站十一处。褒斜栈道经汉入蜀比其它道路要便捷四百余里,从而使这条横穿于秦岭的大栈道成为南北商旅货物通行的大动脉,更是兵家必争之地。
蜀汉时期:蜀汉之争,汉王刘邦退入蜀接往犯皇故鲁却益充中时,用张良之计,烧毁百里栈道以示不再与项羽相争之意。当其羽翼渐丰,足以可与西楚争雄时,用大将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渡陈肉然呀尼它孔率赶化仓”,派樊哙、周勃二将率卒万余大规模修复栈道,韩信则率精兵抄秦岭险道暗度陈仓,后樊、周率军从修复的斜谷关出兵,与韩信两路大军向东长驱直入,楚大将章邯兵败自刎,司马欣等战败降汉,汉军夺取长安。
汉武帝元六年(公元前117年),汉中守张印发限频都树矿动数万人修复褒斜移积盐陆两伤或栈道,褒斜道之名也由此见于史册。东汉·光武帝刘秀伐蜀时,其汉军主力即从斜谷至褒。到三国时,西蜀与曹魏逐鹿秦岭北麓,蜀军北伐、魏军南攻皆取褒斜栈道进兵。蜀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蜀大将赵云、邓芝为魏将曹真所败,退入汉中时烧毁栈道百里。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二月,诸葛亮率蜀军北伐,取褒斜道以木牛流马远送粮草北出斜谷口,屯兵五丈原。同年八月,诸葛亮病殁,蜀军只得退回汉中,姜维、杨仪率军护送诸葛亮灵柩由斜峪关退入褒谷后发丧。
从西周直至隋唐,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秦地建都,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为加强京城与蜀地及西南各地的物资与文化交流,各朝历代均在修建褒斜大栈道上不遗余力,褒斜栈道在二千余年的军事、商贸、通邮及文化交流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经济合作局”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