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退出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汉中年俗文化
2024-02-07 16:46
来源: 汉中文联、秦巴民艺 访问量:
打印

汉中年俗文化

王继胜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称过年,形成了中华五千年的年俗文化。积淀成厚重的年俗文化,蕴藏着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码,是特有的文化标识,他所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支撑东方文明古国,中国民众的生存,发展和进步,是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脉,在过年期间,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我一块再说说咱汉中的年俗(春节)文化吧!

腊八节习俗

自古到今腊月初八,人们就把过腊八这一天进入了过年了,腊八节是佛教教徒的节日,也称为佛道节。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得道成佛之前,游遍了印度的各大山川,寻长者,访异人,苦修行,寻求人生境地。由于北印度地处荒僻,人烟稀少,加上酷热,又饥又饿,终于累倒了。一位牧女放牧来到这里,看到这情况,急忙把他的午餐拿出来,又找来甘甜泉水,一口一口地喂到倒地之人,牧女的午餐是用黄豆、黑豆、糯米、枣子、野栗等,食用后元气恢复,精神振奋,释迦摩尼得道成佛了,后来腊月初八这一天群僧集会,诵经讲法,吃腊八粥以示纪念,后来世代沿袭至今,就成为我国人民的重要传统腊八节了。后来一些诗人写诗纪念,清代夏仁虎就有一首:

腊八家家煮粥多 大臣特派到雍和

圣慈亦是当年佛 进奉熬成第二锅

因此,中国人、汉中人民吃腊八饭沿用至今,人们每逢腊八,以家庭、寺庙和公司单位还在沿习这一传统节日,有些地方还发扬光大。

祭灶神习俗

腊月二十三,祭灶节也叫灶王节

世代延续,现在人们还在继续的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为灶王节的日子,民间称为祭灶节,送灶节,又叫过小年,先秦时期,灶君被列为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人们在纪门神、路神、户神、土地神时,、灶神为第一神主,要用丰盛的酒食、五果作为祭品,在腊月二十三这天全家老少一起浓重祭灶神。

那么灶神是谁?民间传说中灶王爷原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犯了天规,被玉皇大帝贬到人间当了东厨司令主,专门监管人们言谈行为,每年腊月二十三要上天宫禀报一次人间的善恶情况,于是家家户户就用糖、五果供奉,意思就是把灶王爷的嘴甜一下,上天宫见到玉皇大帝多说好话,请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后来世代沿传,主要教育男女老少谨言慎行。

玉帝把灶王爷封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君”,每年腊月二十三日各家各户在灶王爷处设坛敬灶神,祈祷全家平安,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为祭典,以后定为固定的日子。

每年腊月二十四这天家家户户扫啥?扫除晦气,把房内到处打扫干净,迎接新年,于是人们就习惯于从腊月二十三开始过小年,从这一天人们都为过好春节做准备工作。

长期以来,人们在年俗文化中对年俗流传了一些民谣,腊月二十三打发灶王爷上了天;二十四打扫房子、扫晦气;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擦祭器;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洗脚手;三十家家户户把门画对联贴。

除夕(年三十)习俗

除夕也叫大年三十,除夕这是传统节日中重大节日之一,是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若是小月,二十九也称三十),这一天白昼叫除夕,夜晚也称除夕,最早的称除夕是西周时期就有称谓了。

除夕习俗:

除夕的各种习俗活动,都是为迎接新春佳节做好一切准备。如贴对联,悬挂彩灯,贴窗花,贴福字,贴年画,贴门神等,必然放爆竹,除夕节俗,主要有几大活动:

第一接财神,再次敬财神、门神、祖先,家家户户都要烧香、放上五果,由家庭主事人、长辈领头,即拜,接财神来家里,与神同乐,让财源为家人在挣钱、做生意时,财源滚滚和发财致富。除夕晚上家家户户焚香,拜神,祭祖,奉上祭品到祖坟上烧纸,点亮,叩头,这样做是纪念祖先,又是感恩祖先,今日我们幸福生活是祖先的关照、祖先的教诲和保佑。

第二吃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共叙一年来物质上的好收成和关怀抚养子女付出的心血和叙家庭史。体现家庭成员一年到头的全家大团圆和互敬互爱,老人眼看儿女子孙满堂,年轻一辈得借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家里还要摆上一桌或几桌饭菜,必须要有鱼,也喻示年年有余。年夜饭一是全家人共餐,二是特别丰盛,应有尽有。气氛热烈,年轻的向长辈拜年互相祈福,年轻人祈祷长辈长寿百岁,长辈给孩子发压岁钱。

第三全家大小要洗浴、理发,有钱没钱,剃头过年。还有正月不理发的习俗。

第四守岁熬夜,一家人在旧年的最后一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年到来,熬夜守岁中,人们欢歌笑语,讲故事,总结一年的工作,接受长辈的教诲,树立新的目标等。

第五除夕禁忌——忌言鬼、死、杀等不吉利的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恶声说话,忌乱泼污水、忌正月剃头,忌初五前倒垃圾。这些禁忌都是为了教育孩子,否则来年不利。

春节习俗

春节是中华民族规模最大,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又称过年,是华夏民族生命的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和社会伦理观念。

1.春节的来历:我国最早以农立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称元旦,元日,人们把这一天称为春节的开始,现在政府每年给放假三天,欢度春节。是一年中头一个时间最长的节日,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过了大年才算结束。

春节起源于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大禹天子带领臣民祭拜天地,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背。夏朝把每年元月称为岁,如今的年已经变成为计时单位了。包括春夏秋冬四季,365天作为节日岁首已成为习俗。春节已走过了4000多年了。

第一,除夕,新年到时,我国大江南北、家家户户、城市农村鞭炮连天,焰火飞升、花炮振室、万民欢呼、迎接新年到来,汉中大地到处沸腾。这个时刻,古人有一首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第二,传统佳节吃饭饮食各种各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例如吃饺子、吃鱼、吃馄纯、年糕、面条、枣糕缆。汉中人爱吃枣糕惯,民间有言:初一吃枣糕,终生不老。过年吃饺子,一家团结。过年吃面条,叫终生不老。过年吃米饭,五谷丰登。过年吃鱼,年年有余。

第三,初一不串门,初二开始走亲戚。

第四,正月初五,又称破五,包括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这一天洋县、城固一带要举行扫五穷,一大清早以村为单位或家族村落为单位,人穿上神衣装扮成土地神,毛女,孙悟空,二灵官等神在各地家家户户和商铺扫除晦气。由五穷变成五福(福、禄、寿、喜、财》表示这一年做任何事都会吉祥如意。

第五,春节期间的文艺活动丰富多彩:汉中地区,文艺节目有相同处,但又各具特色,这些文艺活动主要有舞龙、舞狮、龙灯、踩旱船、竞灯迷、民间社火、芯子社火、高跷社火、端公戏、唱曲子、扭秘歌、出灯、荡秋千、说春等等,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具有汉中地域特色的文艺活动主要有悬台社火、汉中曲子、陕南端公戏、勉县板凳龙、洋县的地社火和南郑洋县的恍恍戏等,这些构成了当地的文化特色。

元宵节习俗

1.元宵节的来历

很久以前,凶猛野兽到处伤害人畜,人们组织起来围猎,有一直神鸟因为迷路,被不知情的人射死,这天天帝喂养的一只神雕下界觅食遭伤害,天帝十分震怒,传旨让天兵天将正月十五之日到人间去放火,把所有的人畜财产全部烧毁,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百姓遭此灾难,冒着生命危险,偷偷来到人间,把消息告知了百姓,百姓得到这消息后,就让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2.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的代表食品是元宵,有些地方叫汤圆,汤圆不是包的,而是用糯米粉洒水,一层一层滚成的,可大可小,家家户户都吃,延续至今。

元宵节张灯结彩是汉武帝时期传旨天下臣民晚上挂灯,点烟火,让百姓进城观灯,以后逐渐形成全民的节日。元宵节是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节日,在元宵灯会上诗人吟诗作赋,未婚男女借观灯物色对象。

元宵节也是年味最浓的节日。这期间民俗文艺节目丰富多彩,诸如:耍龙、狮子滚绣球、踩高跷、花灯、伞灯、放河灯、宫灯、走马灯,满街道巷道挂满红灯,异彩纷呈,全市各县区、乡镇、村都张灯结彩演出各种各样的戏曲和庙会文化活动。

宋代诗人范大成作诗:

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

春前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作灯市。

版权所有:汉中市经济合作局

主办单位:汉中市经济合作局

地址:汉中市汉台区民主街43号

咨询电话:0916-2628906   邮编:723000
服务传真:0916-2628909   汉中网安:61230001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003号

网站标识码:6107000015

陕ICP备14003207号-2
网站地图

汉中市经济合作局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经济合作局”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