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退出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我们这五年:让现在告诉未来——“十三五”期间汉中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述评
2020-12-22 10:06
来源: 汉中日报 访问量:
打印

汉水汤汤,奔流不息,从未停下前行的脚步。

弹指一挥,我们又站在了“十三五”和“十四五”的交汇点上。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大考验,汉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以昂扬的姿态砥砺前行,打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系列组合拳,在追赶超越的进程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和最忠诚的见证者:它镌刻下奋斗者的足迹,勾勒出平凡者的梦想,也为每个努力奔跑的追梦人在枝头挂上沉甸甸的果实。

五年辛苦不寻常,五年步履亦铿锵。“十三五”期间,汉中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追赶超越、埋头苦干,前四年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8.5%、12.7%、10.6%和12.6%,增速位居全省前列;GDP突破1500亿元大关。“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基本符合预期,重大任务进展总体顺利,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将如期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江天寥廓,千帆竞渡。一滴滴浸透了梦想的汗水,一个个忙碌而充实的日夜,一处处成长与变迁的印迹,将短短的五年填充得深邃、饱满和丰富。经受住一次次重大考验,克服了一个个艰难险阻,一个经济更加繁荣、文化更加璀璨、生态更加优美、人民更加幸福的汉中,正从理想照进现实生活。

这五年书写的“汉中故事”,令人瞩目。从中找寻脉络、总结经验,正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坚实基础。

这份答卷请您检阅

2020年12月16日,西镇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只需1个半小时就能从汉中城区抵达镇巴县城。在冲刺全面小康的最后一程,随着这条逐梦之路的开通,汉中最后一个没通高速公路的县在2020年底开启崭新的时代。作为连接关天、成渝两大经济圈的重要南北大通道,西镇全线建成通车不仅对镇巴和汉中意义重大,更将进一步提升西北与东南省际路网连通度,有效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加速经济对外开放步伐,助力新时代追赶超越发展。
同样的欣喜和振奋,我们记忆犹新:2017年12月6日,我国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铁——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陕西段建成通车,拉开了汉中高铁时代的大幕。汉中到西安、到成都仅需一个多小时,汉中、西安、成都开启“同城模式”。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五年来,抢抓国家推进中西部铁路建设和区域互联互通机遇,全市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目前已形成了由1座空港、3条铁路、3条高速、5条国道、11条省道及4条公路环线组成的“1335114”综合立体交通网,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2315公里,所有县区通二级公路,重点镇和4A级景区通等级路,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沥青路),客车通达率98.5%,通邮率100%,路网密度82.35公里/百平方公里。
时至今日,护佑着“天府之国”汉中的巍巍秦岭、莽莽巴山,早已不再是阻隔,不再是束缚,不再是制约发展的瓶颈!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交通的大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汉中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汉中发展的一个响亮音符。
提振士气的好消息不断传来,激荡成精彩的交响乐章:陕飞运X飞机生产及总装扩能等竣工投产,宝巴高速汉中段、西镇高速相继建成,兴汉新区矗起现代城市新地标,汉中海关获批设立,滨江新区打造“三生融合”新样板,航空智慧新城获评西北地区唯一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勉县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
五年来,汉中牢牢把握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紧扣绿色循环、生态宜居战略定位,聚焦追赶超越、建设“三市”目标,大力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量速齐增、质效双提的良好图景。
速度更快、质量更好、结构更优,成为“十三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
——基础设施建设为转型跨越发展插上腾飞之翼。汉中“铁、公、机”立体大交通网络加速形成,北上关中、南下川渝、东进江汉、西连陇南,全面融入陕、甘、川、渝、鄂、晋、豫省会城市“一日交通圈”和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布局范围。
汉江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完成堤防主体工程140.9公里,病险水库加固等重大民生水利工程稳步推进,引汉济渭工程加速推进。
能源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全市累计建成天然气管网700余公里,日最高用气量突破78万立方米。2019年全市天然气用气量达1.16亿立方米,2020年预计突破1.4亿立方米。
现代信息网络建设提速,4G网络城区覆盖率达到99%以上,所有行政村均实现宽带、4G信号双覆盖。
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为城镇化提供重要支撑,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县级城市为节点、特色名镇为支撑、美丽乡村为依托的新型城镇体系。兴汉新区、滨江新区强势崛起,一江两岸湿地公园、天汉文化公园展现新姿,西汉三遗址、东关正街创建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成为转型升级亮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8:44:38优化为2019年的14.7:42.8:42.5。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绿色食药三大产业在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超过86%,成为汉中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智能装备、电子元器件、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2019年全市高新技术工业完成产值375.5亿元,在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超过23%,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2016年至2019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分别为364.26亿元、371.33亿元、363.23亿元、401.78亿元,年平均增长2.6%。建成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91家,实现年产值71.24亿元;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03家,年销售收入140亿元。带动农户50万户发展家庭农场,4595家农业专业合作社7199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小农户融入大产业,小农户共享大品牌。
以全域旅游为带动的服务业快速发展,现代金融、商务会展、养老养生等新业态纷纷涌现,到2019年底,第三产业增加值657.08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42.5%;2020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6.7%,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速推进。
——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坚持顶层设计和实践相统一、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稳步推进各项改革,2016-2019年全市完成改革543项,实现新突破。2020年156项改革任务正在稳步推进。
——对外贸易提质增效,进出口总值“十三五”年均增速达18.5%,对外贸易市场辐射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全市现有进出口企业达365户,是“十二五”末的两倍。
——消费市场扩容升级,2019年全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554.3亿元,是2015年的1.64倍,历史性突破500亿元大关,2016-2019年增速均居全省第一方阵。电子商务突破发展,2019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06.59亿元,是2016年的2.3倍。
——生态保护成效显著,蓝天、青山、碧水、净土四大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至63.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持续稳定在80%以上,优良水体比例持续稳定在100%,汉江、嘉陵江出境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出台支持复工复产40条、促投资稳增长22条等政策举措,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稳定、快速回升、逐月向好的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一季度保住了市场主体和民生底线,二季度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和回升态势,三季度实现了稳中有进。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上半年分别回升3.9、5.1、10.6、4.2个百分点,收窄幅度位居全省前列,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位居全省第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93%、位居全省第1,进出口总额增速和实际利用外资完成比分别位居全省第2、第1。
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中,汉中给出的“十三五”答卷,彰显出令人欣喜的生机与活力,体现了市委、市政府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

这份幸福触手可及

经济数据更多地体现为衡量发展的“量”的指标,数据之下民生的改善,则是衡量发展的“质”的标尺: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不减反增,各项民生投入不断上扬。“十三五”时期我市各级财政始终聚焦重要民生领域,教科文、社保和就业、卫生健康、城乡社区、农林水分别预计支出351亿元、228亿元、205亿元、127亿元、267亿元,是“十二五”的1.4倍、2.2倍、1.8倍、3.9倍、1.7倍。城市、农村低保标准连续12年提高,分别上涨34.7%和61.1%。
——优质教育医疗惠及更多百姓,“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中省预算内资金3.73亿元,重点支持贫困县区中小学改善教育教学条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93%以上,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省“双高双普”达标县创建,高考上线人数实现“九连升”。我市被确定为国家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市,累计投入中省预算内资金4.72亿元,加强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和乡镇卫生院建设,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达标率分别为100%、98%,城乡一体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1%和9.1%。先后建成培训超市、智慧人力资源市场、创客沙龙等市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成市级标准化创业就业服务中心1个、县级11个、镇级71个,累计新增就业21.76万人。
——实施“健康汉中”战略,汉中市全民健身服务中心挂牌成立,汉中体校、滨江体育运动公园和水上运动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社会足球场等群众健身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开放比列达60%以上,城市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总人口的38%以上,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截至2019年底,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
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40万人、202.16万人、82.87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9.81%,已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十三五”期间共计解决和改善农村饮水安全人口291.2万人,完成投资15.28亿元。到2019年底自来水普及率已达到99%。
——深化平安汉中、法治汉中建设,探索推出民情直通车、“四个一”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2019年我市公众安全感、扫黑除恶成效认可率均居全省第2。
实践证明,“十三五”是汉中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也是民生事业极大改善的五年,“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贯穿阔步前进的每一个瞬间。
天大地大,百姓的事最大。收入多一点,物价稳一点,看病不苦恼,出行更方便,天空蓝起来,河流清起来……这些连着千家万户的民生诉求,无不需要我们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需要我们创新社会建设和管理,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让全市人民日子越过越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一面悉心体察群众需求、积极顺应群众期盼,一面聚焦艰中之艰、攻克贫困堡垒,让“三市建设”的成果成为汉中市越来越多普通家庭触手可及的幸福。把握民生脉动,解决民生问题,始终是市委、市政府的执政所向。
汉中是川陕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陕西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有8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区)、10个革命老区县(区)、2个深度贫困县。2015年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5万户52.4万人,贫困发生率17.96%。
尽最大责任、聚非常之力。面对异常艰巨的任务,汉中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减贫49.77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9%,1010个贫困村退出,汉台区整体脱贫、10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剩余2.63万贫困人口已达到脱贫标准,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基本解决。我市在2017—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均被评为“好”等次,成为全省唯一“三连优”的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不是一句简单的誓言,而是饱含深情、掷地有声的承诺。

这份成绩来自苦干实干

今年11月22日,全省重点项目观摩活动陕南片区座谈会在汉中召开。这次项目观摩是陕西历史上第一次全省范围内的观摩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聚焦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目标任务,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作为观摩活动的收官之站,汉中天谷年产8000吨中药材加工及物流体系建设项目、航空智慧新城中下企业创新产业园项目、汉王药业现代中药生产基地迁建项目、创智谷建设项目登上“擂台”。
这些观摩项目,选取的都是重大工业项目或者产业集群项目,彰显了汉中的产业基础、体现了绿色的发展理念、代表汉中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些代表性产业项目,正是苦干实干的汉中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五个扎实”和“五项要求”,始终坚持绿色循环、生态宜居战略定位,牢固树立转型为纲、项目至上的发展理念,建立了领导包抓促动、挂图作战推动、集中开工牵动、现场观摩带动、考核问责驱动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构建了以政策支持、平台搭建、要素保障、过程监督为链条的全程服务体系,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比学赶超的重点项目建设氛围。
“十三五”时期,全市累计实施项目1376个,完成投资3616亿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生产总值年均分别增长10.7%、8.5%。2020年全市安排重点建设项目376个,总投资424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44亿元,1至10月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32亿元,占年计划的85%。
2018年10月18日,国务院公布批复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汉中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在全省率先出台《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提出以汉台、南郑生态城市核心发展区为引领,以百里汉江生态廊道为承载,以城固、洋县、西乡、勉县、宁强为重要增长极,以生态汉江、智造汉江、活力汉江、绿色汉江、魅力汉江、宜居汉江为支撑的“1156”发展战略布局。
以汉江干流百里生态景观廊道为底色、绿色产业园区为支撑、生态产业为主导的生态经济发展格局已显雏形,2019年沿汉江7县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占全市的87.5%、90.5%、87.8%。
依托兴汉新区和滨江新区两大核心板块,系统把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推动生态优势与产业发展互融互促,全面启动学研、旅居、医养、兴业“四个在汉中”城市品牌打造,初步形成了“双核引领、多点突破、融合互动”的发展态势。
2020年1月,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做优做强“四个在汉中”为实施“六个三”战略部署打造“三个六”重点支撑培育新动能的意见》,明确了做优做强“四个在汉中”区域特色品牌的现实意义、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打响“四个在汉中”品牌提供了方向定位、目标任务和路径遵循。
打造学研、医养、旅居、兴业“四个在汉中”区域特色品牌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汉中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是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的必然选择,是彰显汉中优势、加速潜能释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汉中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践路径。
说了算,定了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项目,高质量项目需要高质量招商引资。
今年11月,以“牵手京津冀、对接大市场”为主题的“金秋季”京津冀地区专题招商暨“四个在汉中”推介活动在北京举行,对前期围绕“四个在汉中”与各企业达成的总投资213亿元的重点合作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12月,汉中参加在广州、深圳举办的“推进陕粤港澳全面合作、助力新时代追赶跨越”为主题的第十届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周系列活动,并举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专场招商推介会。
招商引资为追赶超越添动力,为产业优化增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聚合力。
“十三五”期间,汉中积极实施“四向融入、全域开放”战略,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先后出台《汉中市产业招商引资工作方案》《鼓励汉商回归创业十条优惠政策》。全市共引进投资项目1505个,总投资8318.63亿元,涉及制造业、现代材料、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生物医药、商贸服务等多个行业,涵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五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735亿元,年均增长率18.4%。全市新设外资企业41家,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年均增长36.1%。
坚持“引大入汉、引新入汉、引链入汉”招商战略,持续推进招大引强和延链补链,5年共引进恒大、京东、北京首铝、新城控股、上海均和、国动控股、江苏雨润、启迪控股、北京碧水源等国际国内500强、行业100强企业67家,投资项目86个,总投资1077.38亿元;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79个、总投资4259.43亿元,50亿元以上项目25个、总投资1638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三次产业比例由2010年末的27:34:39调整优化为10:33:57,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增加,为全市转型升级追赶超越积聚了强大的正能量。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也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新要求。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近年来,我市始终把培育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新时代追赶超越、高质量建设“三市”的先导工程,启动实施十大专项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完善机制,着力改善服务环境、创新融资环境、放活政策环境,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促进了我市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5232户,其中企业4010户,占新登记市场主体的26.33%,高于去年同期2个百分点,为我市持续走在追赶超越上升通道提供了强力支撑。
“十三五”以来,汉中通过招商引资形成规上工业企业约300余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比例接近50%,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约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47%,对新增财税的贡献率达到44%左右,为汉中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和陕南首位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一处处繁忙的施工现场,一场场盛大的招商活动,一条条火热的生产线……天汉儿女勇立时代潮头、挑起历史重担,共同奏响了汉中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

这张蓝图我们一起来干

时序更替,历史不断前行。砥砺奋进,梦想正在实现。经过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的发展,汉中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绿色发展势能不断集聚,创新发展体系持续完善,一系列重大成果推动汉中站上新起点,步入了创新发展、提升总量的追赶超越期,绿色循环、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期,开放融合、改革赋能的效能提升期,共建共享、城乡一体的民生普惠期。
伟大的事业离不开接续奋斗,伟大的事业必须要继往开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2020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对2021年经济工作作出重大部署,为我们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省委《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决定》对汉中提出了新的发展定位和目标任务——“5+1”。“5”是目标性要求:以做强做大绿色生态产业为重点,建设全国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基地;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推进汉中航空智慧新城建设;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规划落地实施;创建国家循环经济建设示范城市。“1”是融合发展的机遇:主动对接关中创新资源,积极融入大西安、服务大西安。
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既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我们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照新发展理念要求,汉中虽然“十三五”成绩斐然,但依然存在发展质量不高、动力不足、结构不优等短板弱项,总量不大与质量不高并存,体制机制不活与开放融合创新不够并存,城镇化水平不高与城乡发展不平衡并存,生态治理任务艰巨与民生事业欠账较多并存,居民收入水平不高与社会治理水平不高并存。对此,唯有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使汉中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起步期,也是汉中加快追赶超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
拨云方可见日,登高始能望远。
“十四五”汉中怎么干?12月18日召开的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汉中市委关于扛牢使命埋头苦干奋力谱写汉中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市上下标定发展方位,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明确汉中新发展目标,在全国全省大格局、大目标、大战略中找准方位、谋划发展。
在分组讨论中,市委书记、市长方红卫进一步就汉中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进行了理念阐明和路径分析,指出要优存量、推动传统产业转型,育增量、培育新兴产业,强支柱、做强支柱产业。
市委全会擘画的蓝图,体现了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在汉中的贯彻落实,与“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一脉相承。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新发展理念,对标“五项要求”和“五个扎实”,坚持绿色循环、生态宜居发展定位,坚决扛起省委赋予汉中的“5+1”使命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两链融合为核心,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生态经济强市、幸福宜居名市”三市为目标,以做靓学研在汉中、旅居在汉中、医养在汉中、兴业在汉中“四个在汉中”城市品牌为抓手,以实施制造业升级、新兴产业提速、幸福产业突破、现代农业增效、产业融合创新“五大工程”为支撑,以打造陕甘川渝毗邻区域交通商贸物流、科教文化、旅游集散、金融服务、农产品生产交易、中药材生产交易“六个中心”为平台,持续深化“三生融合”,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要不断跋山涉水。
航向锚定,追赶超越的新征程已开启。这张美好的蓝图,让我们一起来干!
奋进中的汉中,将书写更加精彩的故事。

版权所有:汉中市经济合作局

主办单位:汉中市经济合作局

地址:汉中市汉台区民主街43号

咨询电话:0916-2628906   邮编:723000
服务传真:0916-2628909   汉中网安:61230001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003号

网站标识码:6107000015

陕ICP备14003207号-2
网站地图

汉中市经济合作局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经济合作局”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