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退出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茶香满秦巴 金叶旺西乡
2025-10-12 08:52
来源: 经济日报 访问量:
打印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秦巴山脉的薄雾,洒在陕西省西乡县36万亩生态茶园的嫩叶上,江塝茗园里的茶农们已挎着竹篓开始了一天的采摘。“以前只采春茶,现在夏秋茶也成了‘宝贝’,一年能采三季,亩均收入多了3000多元。”茶农袁文娅指尖翻飞间,翠绿的茶叶便装满了竹篓,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这生机勃勃的场景,正是西乡县夏秋茶产业蝶变升级的生动写照。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产茶县、“汉中仙毫”原产地,西乡县近年来锚定“培育百亿级茶乡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目标,在茶产业发展中打破“一季采收”的传统局限,让夏秋茶成为带动农户增收、拓展国际市场的“金叶子”。

一季闲三季忙”,产业链条节节延伸

“过去主要做绿茶,夏秋茶因为口感偏涩,大多被弃采。现在依托技术创新,我们开发出黑茶、红茶、黄茶、白茶等‘五色汉茶’,还延伸出茶多酚提取、功能茶饮等新方向,产业链拉得又长又稳。”西乡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闫满朝介绍,目前全县有茶企315家,产品涵盖传统茶叶、茶食品、保健茶等多个品类,2024年茶叶综合产值达70亿元,其中夏秋茶贡献了重要份额。

在陕西秦巴汉徽茶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不停,工人们正忙着筛选、加工出口外贸的原料茶。“我们每天能加工原料茶10余吨,产品搭乘中欧班列远销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2024年全县外贸茶产量达4000余吨,公司自营出口600吨、销售额7200余万元,今年仅8月一个月就出口138吨。”公司负责人任华江指着满仓的茶叶,话语里满是干劲。

产量提升的同时,品质如何保障?西乡县用“精细化管护”给出答案。“为兼顾夏秋茶利用与第二年春茶产量,我们建立了‘茶姑娘专业合作社茶园管理微信群’,农户打药、施肥都要上传记录,全程透明可追溯。”西乡县秦丝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江娟说,“品质有了保障,不管是内销还是出口,都不愁销路。”

卖原料创品牌”,附加值里深挖潜力

在陕西东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技术人员正专注地检测茶多酚提取物的纯度。“以前夏秋茶多作为原料出售,现在我们通过技术提取茶多酚,每亩茶园可利用干毛茶200公斤至300公斤,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都翻了好几倍。”公司业务负责人周隆介绍,这项技术不仅让夏秋茶的价值深度释放,还为医药、化妆品等行业提供了优质原料。

陕西鹏翔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则将桑叶、苦瓜与黄大茶创新结合,研制出具有辅助降血糖功能的“乐趣唐·桑叶苦瓜黄大茶”。“产品一推出就广受好评,不少消费者口口相传。”公司门店负责人段成燕笑着说,这款创新产品让夏秋茶跳出了“传统饮品”的框架,为茶产业开辟了“健康养生”新赛道。

“卖原料”到“创品牌”,西乡茶的知名度也在不断提升。“東”牌仙毫荣获第31届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汉中仙毫”“西乡牛肉干”等5个产品被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西乡特色农产品的“金字招牌”。

单增收共富裕”,利益联结户户受益

“我把家里5亩茶园流转给了茶企,不仅能拿到租金,还能在茶园打工,每月工资3000多元,年底还有分红,比自己种茶划算多了。”家住骆家坝镇的村民赵世华算起“收益账”,笑得合不拢嘴。

西乡县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让27万余名从事茶叶生产的群众共享产业发展红利。全县17个镇(街道)均产茶,带动7万余户农户增收,户年均增收1.5万元以上。“以前农闲时在家没有工作可做,现在夏秋茶采摘、加工都需要人,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能挣钱,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在一家茶企包装车间工作的工人段龙国说。

记者手记:如今的西乡,茶园连着车间、产品通向世界、农户跟着受益。从“一季收”到“三季采”,从“单一绿茶”到“五色汉茶+功能茶饮”,从“内销为主”到“外贸亮眼”,西乡县夏秋茶实现了从“闲置资源”到“金叶子”的蜕变,书写着产业提质、农户增收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版权所有:汉中市经济合作局

主办单位:汉中市经济合作局

地址:汉中市汉台区民主街43号

咨询电话:0916-2628906   邮编:723000
服务传真:0916-2628909   汉中网安:61230001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003号

网站标识码:6107000015

陕ICP备14003207号-2
网站地图

汉中市经济合作局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经济合作局”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