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十年踔厉奋发,十年沧桑巨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市各级各部门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创造新的辉煌,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创新成就非凡。
从本期开始,特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系列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十年来汉中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进一步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坚定绿色循环汉风古韵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以实绩实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十年奋进铸辉煌 踔厉奋发谱新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十载砥砺前行,十载春华秋实。
展开天汉大地十年气势恢宏的壮美画卷,每个节点都让人印象深刻。
这是拼搏的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我们勠力同心、昂首阔步。
这是奋进的十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紧抓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我们开拓创新、跨越竞进。
这是收获的十年——全面完成市第四次、五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综合实力不断攀升、发展基础持续巩固、绿色发展底蕴厚实、城乡建设突飞猛进、民生福祉显著改善、改革开放全面深化,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年来,天汉儿女用汗水浇灌希望,以实干笃定前行,在汉中发展史上留下了波澜壮阔的时代篇章。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书写“汉中答卷”
处暑时节,勉县武侯镇庙湾村200余亩辣椒基地迎来了收获季,农户们在椒田里一片忙碌;南郑区稻渔综合种养基地里稻穗沉甸甸、鱼儿穿梭忙,合作社的社员们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汉台区铺镇元房村蔬菜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出门打工不如回家种菜”成为了村民的新理念……当下的天汉大地,风光秀美、硕果累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众志成城,砥砺奋进,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士气,攻城拔寨,向贫困发起总攻,啃下了一个个难啃的“硬骨头”,攻下了一个个难攻的“贫困堡垒”,如期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了脱贫攻坚的“汉中答卷”。2015年以来,全市累计减贫52.4万人,贫困人口实现动态清零,1010个贫困村退出,汉台区整体脱贫、10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基本解决,在2017—2020年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获评“四连优”等次。
实实在在的成绩单是有力的证明: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涉农整合资金130.87亿元,实施扶贫项目2.88万个,建立扶贫互助资金协会1199个;修建3000余公里通组路;累计搬迁4.26万户13.6万人,完成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3.9万户;13.1万慢性病贫困患者享受签约随访服务,2.6万大病患者得到及时救治;资助各学段贫困学生26.3万人次;1054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
智慧在经验中闪光:我市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批具有汉中特色的扶贫模式和经验做法,得到全国、全省肯定推广。健康扶贫“汉中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卫健委高度认可,入围“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将我市在智志双扶中创新的“明理、感恩、诚信、自强”主题教育活动吸收推广;汉中“互联网+精准扶贫”云计算平台在全省驻村帮扶工作现场会上介绍经验并进行推广;“四大工程”“五项机制”、六种汉中模式推动通汉扶贫协作和经济合作迈出新步伐;“支部引领、村委主导、壮大集体、带动脱贫”经验做法入选2019年全球减贫案例等。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市立足当前补短板,着眼长远打基础,确保农村高水平全面小康,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转型聚力高质量发展 激活“汉中引擎”
回首十年路,汉中胸怀“两个大局”、担当时代大任,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坚韧执着取得追赶超越和高质量发展显著成绩。
翻开十年的成绩单,汉中经济发展“含金量”更足: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1768.72亿元,较2012年的733.24亿元增加1035.48亿元;2021全年人均生产总值55279元,较2012年的21566元增加33713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21.2:40.5:38.3调整为2021年的15.5:42.7:41.8,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争先进位的亮眼数据,并非仅仅是数字上的增加,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夯实发展基础,壮大整体实力,深化改革开放,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经济的新质地从何而来?一方面,农业经济稳定发展,一产增加值持续较快增长,2021年达到273.60亿元。坚决扛牢稳粮安全政治责任,建设高标准农田70余万亩、总面积达到157万亩。突出汉中优势,加快构建“3+4+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84.64亿元,较2012年的260.49亿元增加224.15亿元。粮食、蔬菜产量分别达到110.5万吨、289.5万吨,较2012年的99.19万吨、187.85万吨,分别增加11.31万吨和101.65万吨,城市居民“米袋子”“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
另一方面,工业发展汇聚新动能,坚持生态立市、实体经济兴市、绿色制造业强市,制定实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支持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等战略规划,加快构建“3552”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深化重点产业链建设,2021年全市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绿色食药三大支柱产业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占比达87.9%。2012—2021年,高新技术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8.5%,建成省级工业园区11个,汉中航空产业园入选国家五星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城固县、洋县、宁强县被评为2021年度全省高质量发展“工业强县”。2021年,全市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853.32亿元,较2012年的683.50亿元增加1169.82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772户,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7.3%,高于全省增速32.5个百分点。
同时,服务业迭代铺展新图景,扎实推进文旅融合,不断催生旅游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条,扩大旅游规模,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积极打造“旅居在汉中”特色品牌。累计建成龙头山、汉江源等国家4A级景区17个,汉台、洋县、勉县、留坝等县区顺利通过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秦岭国宝度假区成功创建省级度假区,获评全国十大旅游目的地,“秦巴天汉、旅居天堂”美誉度不断提升。实施服务业倍增计划,打造中央商业大街、天汉长街、吾悦广场等特色商圈,商贸流通、数字经济、现代金融等服务业加快发展,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8.67亿元,较2012年的226.61亿元增加372.06亿元。
这一串串让人欣喜的数字背后,折射出市委、市政府面对新使命、新机遇、新挑战,扛牢追赶超越使命担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拿出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长抓的韧劲,一个难题一个难题抓破解,一个工作一个工作抓落实,用实际行动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把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不断向前推进。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彰显“汉中温度”
俯瞰天汉大地,一批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正如火如荼;“互联网+医联体”模式,让宁强县的患者可以在网上享受北京航天中心医院教授的远程会诊;市就业创业“智慧培训超市”打造的“培训+就业”模式,为劳动力提供一条龙服务……
发展为了人民。十年来,我市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首位,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出台了多项民心工程,干成了一批过去想干、没有干成的大事,解决了一批多年想办、没有办成的难事,推进了一批实实在在、群众点赞的实事,诠释了“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政莫高于亲民”的执政理念。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弱有所扶……补齐民生之短,夯实民生之要,回应民生之需,筑牢民生之基,多解民生之忧,这是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的十年: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123元,是2012年19827元的近2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74元,是2012年6181元的2.1倍。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低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参保任务完成率均达100%,特困人员、残疾人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孤寡老人、困境儿童各项保障政策全面落实。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新建、改扩建各类医院91所、养老服务设施1874个,被确定为国家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市和国家长护险试点市。
——倾情倾力解决民生难题。石门水库和长林水源地供水工程顺利投用,建成宁强至汉中天然气长输管网,实施棚改12.37万套,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823所,上学难、用气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教育事业更加优质均衡发展。探索推广“名校集团化、集团名校化、名校品质化”的模式,成功创建省级示范高中7所,提前完成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和省“双高双普”达标县,陕理工升大学成功,汉中职业教育集团组建运营。同时,加大政策支持优职教,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紧密衔接的国民教育体系,教育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聚力打造“四个在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竞相发展,滨江新区、兴汉新区加速崛起,中心城区扩能升级,南郑撤县设区融入主城区,城市建成区面积近100平方公里。强力推进“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三年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跨越,天汉大地旧貌换新颜。9个省级名镇、13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0条风景线串珠成带,荣获“美丽中国最美城镇奖”。
——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公路、铁路、民航、水运和邮政融合发展,“三个交通”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双百战略”纵深推进,天汉大桥、龙岗大桥相继建成,东、南、北三大出入口扮靓城市大门。西成高铁、阳安二线、十天高速汉中段、宝巴高速汉中段、西镇高速建成通车,“绿巨人”动车、汉中始发北京高铁开通运行,秦巴深山环线等项目扎实推进,城固机场运量指标位居西部机场前列。目前,全市已形成了由1座空港、3条铁路、4条高速、5条国道、11条省道及4条公路环线组成的“1345114”综合立体交通网。
非凡十年,千家万户的“小幸福”开花结果,民生也成为我市最温暖的底色。
高标准打造美好家园 绘就“汉中画卷”
十年来,汉中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一张张国字号名片,熠熠生辉、个个出彩;一幅幅的城市美好画卷,尽收眼底。
这幅画卷,红色引领。
全市上下始终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重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积极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积极推进“明责、践诺、结果”“进知解”“五星创建双强争优”等活动,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这幅画卷,波澜壮阔。
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沉着应对勉县“8·21”特大暴雨、镇巴“9·9”山体滑坡等灾害,探索出“四边三撤”等成功经验,及时转移撤离受困群众,交出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高分答卷。
2020年以来,面对多轮新冠肺炎疫情侵袭,我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取得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成果。
这幅画卷,绿色浸染。
绿色是汉中最靓丽的底色,生态是汉中最大的发展优势。十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两山”理念,牢记秦岭生态保护“国之大者”,扛牢“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政治责任,坚决整治秦岭巴山“五乱”,全面完成秦岭区域小水电整治任务。
勒紧生态环保的紧箍咒,打响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保卫战,汉江、嘉陵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全市空气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30天以上,“汉中绿”“汉中蓝”触目可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清洁生产、节能环保等产业快速发展,超额完成“十三五”单位GDP能耗强度降低目标。“两山资源公司”实现县域全覆盖,西乡、留坝、宁强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留坝、佛坪被命名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这幅画卷,大笔如椽。
平安汉中写就华章,信访维稳、安全生产、食药安全平稳向好,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局面进一步巩固扩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公众安全感位居全省前列,荣获省级“平安市”。
法治汉中创下佳绩,城乡建设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三大领域“首法”全部诞生,市人大常委会被确定为全国人大法工委地方立法联系点。
这幅画卷,五彩斑斓。
汉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大力实施文化振兴工程,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城乡,汉文化研究宣传深入推进,“汉中三堰”申遗成功,张骞传说、汉中藤编等8个项目入选国家非遗名录,朱鹮文化展亮相G20峰会,《汉颂》《凿空者》《汉中栈道》讲述了汉中精彩故事、展示了汉中独特魅力。
隆重举行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百年等系列重大庆祝活动,团结奋进的主流舆论持续壮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1456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汉中跻身全国城市传播百强榜。汉中籍老英雄张富清荣获“共和国勋章”等殊荣,30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及“中国好人”,“厚道汉中”广为传颂。
这是新时代的美好画卷,这是现代化的美好汉中,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能只是一瞬间。然而,对于砥砺奋进的汉中人民来说,已然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天汉儿女壮志在胸、豪情满怀,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冲刺跑”的姿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坚定绿色循环·汉风古韵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汉中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经济合作局”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