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创新“链主带动、全链协同”发展模式,汉中市以梯度培育破解民企成长难题,一季度实现民间投资增速28.3%,领跑全省,民营经济贡献率达59.1%。
走进汉中城固县智能电子产业园区,全自动贴片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们正在为出口非洲、南美洲、中亚的手机忙碌着。
这个总投资6亿元的项目,自2024年9月投产以来,已建成51条生产线和12个检测实验室。今年一季度生产手机120万台,产值突破2500万元。
“我们企业依托先进生产线与技术研发团队,市场订单不断增加,始终保持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政府为我们出谋划策,组织各类招聘会、解决社会用工,同时通过开展校企合作,为我们企业输送了大量专业对口的人才。”陕西丁爻智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爱清说道。
城固的“智造”实践是汉中产业升级的缩影。通过“梯度培育+创新驱动”,汉中全市已培育多家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
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长18.5%,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量飙升42.5%,新兴产业动能澎湃。
在洋县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产业园,标准化厂房正在抓紧建设,这里将打造陕南首个新能源汽车电子垂直产业链。
园区聚焦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电控单元等核心产品,吸引重庆长安、比亚迪等龙头企业的一级供应商江苏博沃汽车电子系统有限公司入驻。依托“链主”企业扎根“筑巢引凤”,努力打造“西安—重庆—成都”产业联合体。
洋县绿色循环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王明介绍说,“推行‘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将多项审批整合为‘一窗受理、并联审批’,签约到开工时间压缩了60%。我们建立‘工作专班+要素保障+涉企服务专员’联动帮办机制,做到‘量体裁衣’。”
这种“链主带动、全链协同”模式,正在汉中市5个千亿产业集群打造中全面推广。
今年以来,汉中市以“链主”企业为核心,实施精准招商。新签产业类项目554个,总投资超1137亿元。一季度汉中GDP增长6.5%,民间投资增速28.3%领跑全省,民营经济贡献了59.1%的生产总值。为破解民营企业痛点难点,真正让企业轻装上阵,汉中市将企业开办、注销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工程审批时限缩短50%以上,创新“预审批”“多证联发”模式,让项目提速60%。
汉中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高敏表示,“全面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扎实开展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培育创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推动汉中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经济合作局”网站
是否继续?